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贵州拉也剖面下Kellwasser事件生物地层及化学地层特征研究
常洁琼, 白志强, 李玉坤, 郭建祥, 彭永波, 沈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 (4): 752-762.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13
摘要748)   HTML    PDF(pc) (36604KB)(162)    收藏

为研究下Kellwasser事件的生物地层及化学地层特征, 对贵州拉也剖面进行细致的牙形石生物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化学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 剖面底部无机碳同位素及有机碳同位素有显著正向偏移, 样品LY-8代表的层位为下Kellwasser事件的界线。Kellwasser事件碳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碳埋藏量的增加, 可能是由初级生产力增加和缺氧环境共同造成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多分量地震监测系统AETA的研究与实现
王新安, 雍珊珊, 徐伯星, 梁意文, 白志强, 安辉耀, 张兴, 黄继攀, 谢峥, 林科, 何春舅, 李秋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 (3): 487-49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171
摘要1172)   HTML9)    PDF(pc) (2073KB)(264)    收藏

研制多分量地震监测系统AETA(acoustic & electro-magnetic testing all in one system)。在云南、四川、西藏、河北、北京、广东等地区的现场实验表明, 该系统能够满足大区域密集布设中高灵敏度、低成本和易布设的需求。同时, 若干点的实验观测数据和均值、振铃率、峰值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映震效果。目前正在中国西南部、首都圈、台湾海峡等地区密集布设, 系统地开展映震效果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内蒙古鄂托克旗查布地区恐爪龙类足迹的发现及其意义
王宝鹏, 李建军, 白志强, 常洁琼, 张永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 (1): 81-9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099
摘要1310)   HTML13)    PDF(pc) (1359KB)(442)    收藏

内蒙古查布地区下白垩统中保存大量的兽脚类和蜥脚类恐龙足迹以及鸟类足迹化石, 2014年再次对内蒙古鄂托克旗野外地质遗迹博物馆(8A 和 8B 化石点)周边的地层进行系统考察, 发现两个恐爪龙类恐龙(Deinonychosauria)的二趾型兽脚类足迹, 这在鄂托克地区是首次发现。经对比研究, 将其归入奔驰龙足迹属(Dromaeosauripus)。与奔驰龙足迹一起发现的还有其他两种兽脚类足迹(Asianopodus robustusGrallator), 反映了恐爪龙类恐龙的生活习性。此类足迹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内蒙驰龙足迹(Dromaeopodidae)的空白, 增加了世界二趾型足迹的记录, 也为鄂托克地区古生态与地层对比提供了素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地质资料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及实现
夏菁,白志强,王宝鹏,常洁琼,吴一超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714)      PDF(pc) (748KB)(659)    收藏
针对现有地质资料管理方法在工作效率、综合研究深度、信息化程度等方面的不足, 设计开发了地质资料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依据专家经验设计了平台总体架构和主要功能模块, 搭建了地质资料数据库, 实现了地质数据管理与维护、地质图件管理与维护、综合信息查询、用户互动交流、数值分析、数据图表和系统安全管理等功能。实践表明, 平台运行稳定, 能够对地质资料进行有效管理,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实现了地质资料的数字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广西横县六景古近纪冲积物研究
刘疆,白志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634)      收藏
利用现代山麓冲积扇鉴别特征,辅以古冲积扇特征,对广西横县六景火车站南侧角度不整合覆盖下泥盆统莫丁组和那叫组下段,被新近系大面积覆盖而呈两部分远距离割裂状态的一套红色泥砂基底碳酸盐岩粗-巨砾岩进行描述和研究,发现其分别为古近纪始新世早中期同一冲击扇的扇根及扇中和扇缘残存部分,并非长期以来学者们所推测的孤立的泥盆纪碳酸盐岩洞穴垮塌等其他沉积体。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该冲积扇为一典型的古近纪早期干旱气候条件下,母岩区为陡峻碳酸盐岩山体的古山麓冲积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特提斯喜马拉雅雏蛤生物地层研究
夏遵义,白志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593)      收藏
通过藏南喜马拉雅地区聂拉木至古措地区6个剖面中雏蛤的研究,发现该地区除前人发现的晚侏罗世雏蛤外,还含有 Buchia subokensis,(在世界其他产地都出现于早白垩世地层),并研究识别出 Buchia concentrica-Buchia spitiensis; Buchia mosquensis-Buchia rugosa; Buchia fischiana-Buchia blanfordiana; Buchia subokensis 4个雏蛤组合。首次记述了该区最高层位的雏蛤组合,同时,新发现的 Buchia subokensis 雏蛤生物组合为藏南存在下白垩统提供了新的生物证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应用古生物钟探索地外撞击事件
沈冰,文彦君,白志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663)      收藏
通过对比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理论曲线与由古生物钟得到的实际曲线,发现实际曲线上存在的两个转折点正好与地质历史时期中的两次生物大绝灭事件基本一致,结合对事件层上下地层沉积相突变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由古生物钟得到的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曲线中的两个转折点是由小行星撞击事件造成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泥盆纪华南板块古地理的位置及其漂移
白志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816)      收藏
华南板块在泥盆纪位于古赤道附近,早—中泥盆世之交,广西那艺古纬度为 0°36',泥盆纪—石炭纪之交贵州睦化地区古纬度为4°10'10″,赤道附近温湿的气候使华南板块上各种生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植物高度繁盛,发育,都有很高的分异度。泥盆纪时期华南板块向北缓慢移动,移动速率为0.22 ~0.26cm/a。其原因可能与特提斯洋的活动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广西及邻区泥盆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意义
王大锐,白志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1007)      收藏
广西及邻区下泥盆统至下石炭统稳定碳同位素组成逐渐增大,由埃姆斯阶(D)一1‰~一4‰增至法门阶,杜内阶的+0.5‰~+2.5‰。同时期δ18O呈“W”型分布,在艾菲尔阶(D12)和弗拉斯阶(D13)两个负向波动;在埃姆斯阶(D312223113C和δ18O的变化特征可与同时期、同纬度的北美大陆保存完好的低镁方解石质腕足动物壳中碳、氧同位素组成良好的对比。因此,华南碳酸盐中碳、氧同位素组成基本保存了泥盆纪古海洋中同位素的特征,是很有潜力的地层对比工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